3月23日至4月1日,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主办、上海外国语大学协办的“院士专家进校园”系列活动成功举办。此次活动围绕脑科学、睡眠与大脑健康、人工智能与教育创新等主题,分别在上海外国语大学、上海市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、前京小学等开展了专题讲座与研学体验,吸引了上海市松江区、青浦区、黄浦区、宝山区、金山区20余所中小学教师代表、上海市第五期“双名工程”教师代表、海棠教育集团教师代表及前京小学结对共建校师生共计1000余人线上线下参与。
脑科学研学:走进“大脑的奥秘”
3月23日,“脑+大探索”研学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举行。活动通过互动体验,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大脑结构和功能,以及大脑与生活的关系。学生们在活动和体验中感受脑科学的魅力。
专题讲座:睡眠、心理健康与大脑认知
3月26日,活动走进上海市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,上海市松江区、青浦区、黄浦区、宝山区、金山区20余所中小学50余位教师代表参与学习交流。上海市东方学者特聘教授饶恒毅以《睡眠与大脑健康》为题,带来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专题讲座。
饶恒毅教授从睡眠周期的科学规律切入,深入解析睡眠如何影响情绪调节、心理健康及认知功能。他结合最新的脑科学研究,阐述睡眠对记忆巩固、决策能力及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,并探讨睡眠质量下降可能带来的长期神经认知风险。
讲座不仅提供了科学依据,还紧密结合教育实践,引导在场教师思考如何基于脑科学原理优化教学策略,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。这场讲座不仅加深了教师们对睡眠与心理健康管理的理解,更为未来教育改革提供了科学支撑,推动脑科学与教育创新的深度融合。
讲座结束后,教师团队参观了上海市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,近距离了解了磁共振成像(MRI)、眼动追踪(Eye-tracking)、虚拟现实(VR)等先进研究技术,了解这些技术在心理健康评估、学习行为研究等方面的实际应用,为未来教学改革与心理健康干预提供新思路。
科技赋能教育: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跨学科探索
3月27日,活动来到前京小学,特邀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潘煜、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马宝君、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金佳分别作专题讲座,600余名师生线上线下共同参与。
潘煜教授以《人工智能与脑科学》为题,通过前沿研究成果与创新应用案例,深入剖析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的交叉融合,并带领师生探索人工智能在未来社会中的发展趋势。
马宝君教授在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实践探索》讲座中,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教学、智能辅导、虚拟实验等领域的创新应用,并现场演示如何将“豆包”“DeepSeek”等AI工具融入日常教学,为智慧教育提供新思路。
金佳教授围绕《探秘脑科学》主题,以故事和实例的方式,向学生讲解大脑的精妙结构、神经元信号的传递及记忆的形成机制。“科学家召唤令”互动环节更是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,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。
本次“院士专家进校园”活动不仅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与顶尖科学家交流的桥梁,也为脑科学、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启示。
游园研学:沉浸式探索脑科学的奥秘
4月1日,上海市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200余名学生齐聚上海外国语大学,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研学之旅。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讲师毛天欣博士作专题讲座,带领学生从认识大脑的基本构造到体验神奇的便携式脑电设备,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脑科学的理解。
讲座结束后,学生们漫步校园,感受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术氛围与文化底蕴,随后走进上海市脑机协同信息行为重点实验室和语言科学研究院,近距离接触前沿科研设备,体验脑科学与语言研究的神奇魅力。